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山西新聞

黃河岸畔妝錦繡 三晉大地繪丹青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王曉娟 2022年10月05日 08:01

  大河滔滔,蜿蜒九省,中下游處,便是燦爛輝煌的黃河文明之濫觴。而這中下游段的一半、中游段的80%,黃河全長的近1/5,就在山西。

  黃河山西段,從北到南,沿著晉陜大峽谷奔流。自偏關老牛灣入境,至垣曲馬蹄窩出境,干流流程965公里,干支流涵蓋全省11市86縣(市、區),面積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3.1%。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改善山西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具有重大意義。

  讓黃河岸綠起來

  眾所周知,作為國家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山西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由于歷史性、粗放式的煤炭開采利用,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生態問題存量較大。

  但一段時間以來,洗煤選煤不見煤,反哺生態還舊賬,礦山復綠復墾煥生機,誰造成水土流失誰治理,過去粗放式發展留下的傷痕,正在逐漸撫平。

  曾是河津乃至山西驕傲的山西鋁廠,當年,作為“亞洲第一大氧化鋁廠”“中國首個百萬噸級氧化鋁企業”“山西鋁工業的搖籃和長子”,半個世紀來備受矚目,收獲了諸多榮耀,而今再度進入公眾視野,是因為礦山修復。

  在中鋁山西鋁基地的產業鏈上,礦山是第一環。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礦山土地的復墾復綠,是這個產業能否守住生態環保紅線、恢復自然底色的關鍵。據了解,自2017年以來,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投入12.6億元,專為實施17項環保攻堅重點項目?!拔覀兊?6個鋁土礦山用地3.5萬畝,已復墾2.94萬畝?!痹摴景踩h境健康部副經理丁邦俊說,2019年,石灰石礦、相王鋁礦兩個礦山還被評為國家“綠色礦山”。

  在全國優質主焦煤生產基地柳林縣,當地最大的現代化礦區型煉焦煤洗煤廠華泰洗煤廠也摘掉了“黑帽子”,不僅選煤不見煤,而且用洗煤固廢物矸石填埋的山溝上面竟造了一座占地1280畝的農業生態園區,集設施農業、特色果園、生態養殖、觀光旅游為一體,成為當地大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看似矛盾的黑與綠,在“煤企+農業生態園區”的模式下得以調和,做到了“漸還舊賬,不欠新賬”。

  在山西,類似的縣市還有不少。作為全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的鄉寧縣,如今也不愿“一煤獨大”。鄉寧,是沿黃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區,處于呂梁山“生態脆弱區”范圍。近年來,鄉寧統籌境內優質發展資源,系統性打造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建設黃河特色生態產業園,打造農業新業態,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積極調整縣域經濟結構,推動鄉寧全民共同富裕。

  據了解,2019年至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8.3億元,支持山西省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改善項目實施區域礦區生態狀況和周邊人居環境,盤活利用采礦廢棄土地資源?!笆奈濉逼陂g,中央財政擬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支持有條件地區實施一批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支持對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態受益范圍較廣、屬于共同財政事權的重點區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讓黃河水清起來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作為世界上黃土面積最大、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水土保持一直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60多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土保持和生態控制專家關君蔚提出“山青才能水秀,造林就是造水”,為黃河治理提供了重要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引。從此,國家在山西吉縣、寧夏鹽池等多地建立起野外平臺,持續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

  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中國水土保持工作者最早的野外教學科研實習實驗基地,是目前黃土高原唯一的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更是黃河流域森林生態系統研究基地代表臺站。

  自關君蔚始,高志義、孫立達、朱金兆、王斌瑞、朱清科、張志強……我國一代又一代林業科研工作者來到吉縣站,激情澎湃地奮戰在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他們“把精彩論文寫在大地上”,掀起一場場綠色革命。吉縣站所取得的創新性成果,也成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活的教科書”。要知道,在黃河流域進行水土保持工作,一方面是恢復生態,另一方面是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當年勘查取樣時,在關君蔚的眼中,吉縣40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圍內,一半土地寸草不生。而今,行走在人祖山蔡家川流域,林木茂密幽深,鳥語時鳴其間,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據吉縣林業局數據,吉縣森林覆蓋率1978年為12.5%,2020年已增長到43.76%!

  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在長年不斷的治黃征途中,山西黃河沿岸的風物水色,穿過歷史的滄桑,透過天宇的浩瀚,伴隨著季節交替、晝夜更迭,正煥發出盎然生機:曾經滿目瘡痍的礦山填平了溝壑;斜坡改梯田增收農作物,穩穩抓住流失水土,裸露的山脊長滿了綠植;曾經污臭骯臟的河流變得清澈,魚蝦在跳躍,蓮花在盛開;太陽能、風能化作電能,黃河邊古老村落變身零碳小鎮,引領新能源革命……

  廣袤無垠的黃土高原上,裸露的山脊越來越少,斜坡改梯,縱橫溝壑披上了綠衣。風不起沙,雨不積洪,黃河水重現“清且漣漪”。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像大地上的另一條巨龍,與黃河相伴而行,一路向南,可盡情飽覽三晉沿黃秀美山河。

  新的征程已經開啟,近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稱,山西將從流經縣、流域區、全省域三個層次謀劃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推進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汾河生態保護修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弘揚黃河文化,增進民生福祉,彰顯山西特色,成就大美山西。

(責編:田洲)
巴西大屁股
  • <li id="o8vls"></li>

  • <dd id="o8vls"><pre id="o8vls"></pre></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