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仁杰文化公園里距今1300余年的唐槐,依然枝繁葉茂。
當下正值我市2022年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記者在狄仁杰文化公園舉行的“龍城古樹名木攝影展”上,與市園林局綠化管理科工作人員李擘,一起為廣大市民細數龍城古樹名木之“最”,以引領大家走近古樹名木,激發古樹名木保護熱潮,營造保護古樹名木的社會氛圍。
據介紹,我市最新一輪古樹名木普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市有古樹1368株,名木9株,后續古樹735株(指樹齡在80年到100年的樹木),共計2112株,隸屬27科36屬41種。
最年長古老“1000年+”古樹60株
“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宋代詩人歐陽修在《過并州晉祠泉》中曾如此稱贊晉祠周柏,時至今日,該樹樹齡已逾3000年,是我市古樹名木中的“老大哥”。比周柏稍年輕些的,我市還有三株2000年以上的古樹,分別是晉祠鎮赤橋村樹齡約2800年的國槐,晉祠博物館樹齡約2600年的側柏和萬柏林東社街道古槐公園樹齡約2200年的國槐。
此外,像晉祠博物館王瓊祠前的銀杏,天龍山圣壽寺門前的油松,白云寺大雄寶殿外的白皮松等,是我市上述樹種中樹齡最大或較大的,每株都歷經風霜,一身傳奇。
據了解,我市樹齡“1000年+”的古樹共有60株,其中國槐最多,37株,這也是國槐被定為市樹的原因之一。
最身高體壯大樹底下好乘涼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除國槐外,我市楊樹、柳樹也數量眾多,由于樹種原因,它們大多身高體壯、膀大腰圓。普查顯示,我市身高最高的古樹是位于晉祠博物館的毛白楊,約33米,包括其在內,全市共有7株超過30米高的古樹。
年紀最大、個頭最高之后,還要找身體最壯的,這有兩個“指標”:胸圍、冠幅。以胸圍論,我市胸圍超過5米的古樹有57株,其中位于狄仁杰文化公園的國槐胸圍達到8.3米,要四五人才能合抱,最為“膀大腰圓”;以冠幅論,我市冠幅超過20米的古樹有43株,其中位于晉源區姚村鎮三官廟內的國槐冠幅達到30米,真正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最具觀賞性盤龍臥虎“母子槐”
“閑在高山頂,樛盤虬與龍”。唐代詩人元稹所作《松樹》如此稱贊華山松,而我市的諸多松樹也不遑多讓。其中,位于尖草坪區馬頭水村山巔的古油松,因枝干盤旋,狀如蒼龍,被當地人稱為“龍松”。不僅如此,繞樹細看,高矮錯落之間,似有十二生肖潛形,是我市現有古油松中姿態最多樣者,極具觀賞價值。
還有位于萬柏林區王家莊村古槐公園的周槐,樹齡已有2300年左右,胸圍達7.5米。奇異的是,在其體內又生長了一株子樹,胸圍竟也達到2.4米,故被稱為“母子槐”。自2005年掛牌以來,園林工作人員對其實施了復壯、支撐、圍箍等防護措施,現生長茂盛。